沈帥青:蝸居細又貴 長幼共融成奢談

City

發布時間: 2018/05/11 00:30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出爐影帝古天樂早前在得獎感言時鄭重發表他的「與家人同住論」,令人忽然熱話圈中孝順仔還有幾個。但回到平常百姓家,香港地地少人多,斗室能容納與長輩同住的又能有幾個?即使勉強同住,當中又有多少是無可奈何?

古天樂以「與家人同住」表達家人對他的重要性,但平凡香港打工仔收入難追樓價已是街知巷聞,負擔不起狂飈樓價的絕非小眾,成年子女尤其有能力買樓的,不少也只能勉強購得納米樓,何以能容納長輩同住?

就如團結香港基金日前便有報告關注本港納米樓量5年喪飈近16倍,港人居住質素日差,人均居住面積僅170平方呎,比其東京(210平方呎)、上海(260平方呎)、新加坡(270平方呎)甚至深圳(300平方呎)都低,居住擠迫指數僅次於孟加拉首都達卡和印度孟買。要婚後入住蝸居的港人成年子女與父母同住,簡直是不可能任務!

錢幣的另一邊,同樣因為樓價脫離現實,卻有愈來愈多青年無奈之下須與父母同住︰據日前統計處發布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報告,香港有94%的15至24歲青年與父母同住,但未婚青年與父母同住尤自可,由於樓價高企,竟也有三分一已婚青年仍未能與配偶同住,只能與父母同住,這大概不可能是自願吧!

美國也有類似情況,皮尤研究中心調查指,2017年有近7,900萬名成年國民與家人同住,佔成年人口31.9%,較1995年的5,500萬人(佔28.8%)明顯增加,情況在金融海嘯後變得普遍,不少評論指這反映經濟問題。皮尤分析,現在的青年比上一代人更難找到高薪厚職,再加上遲婚是普遍現象,成年子女更沒有非得要離家獨立的理由。

不過,從今年初保誠發表調查可見,25至55歲的未婚成年受訪者中,有62%表示正與父母同住,但他們表示生活環境擠迫可能是導致關係緊張的主因﹔而已婚受訪者則有26%曾與伴侶就生活安排發生爭執,相對整體的23%,高出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在香港,子女想孝順,尤其是要以與父母同住作為標準的話,在未解決香港生活環境擠迫之客觀條件之前,或許只是強人所難。

那麼,香港政策當局可有協助長幼共融的房策?據房運局局長去年底回覆指,房委一直推行不同措施鼓勵年輕一代與長輩同住,如房委會設有「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鼓勵年輕家庭與年長父母或受供養年長親屬選擇居於同一單位或兩個就近的單位。合資格申請會比一般家庭申請提早6個月獲得處理。至於現居公屋的家庭,亦有「天倫樂合戶計劃」、「天倫樂調遷計劃」及「天倫樂加戶計劃」,以便年輕一代與長輩同住或居於鄰近屋邨,互相照顧。

觀乎各地由房屋政策角度出發,以鼓勵子女與父母同住的典範,非新加坡莫屬。當地2013年起推出三代同堂組屋計劃,今年5月亦有新單位推出,供有意與父母孩子同住的大家庭申請,價錢由33.5萬至40萬坡元不等(約209萬至249萬港元),單位比一般組屋大,面積約120平方米,4房中,有兩間附設廁所,可為家庭成員提供更多私人空間。計劃截至去年底共推出近1,500個三代同堂單位,雖然計劃入場需通過嚴格條件,入住後亦有限租和限售,但申請反應良好,如首次發售84個單位共收到逾300個申請。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香港樓市困局,可謂主宰了成年子女能否及須否與父母同住的「命運」。若香港居住問題繼續惡化,要「老吾老」,恐怕只能成為奢侈品。

各地青年與家人同住情況

國家/地區  與家人同住青年比率  樓價佔年收入比率(倍)
香港 94%(15至24歲) 19.4
英國 26.0%(20至34歲) 8.5(倫敦)
美國 31.9%(19至34歲) 10.3(聖荷西)

撰文 : 沈帥青